今天的主题是“如何外聘甄别高管”。
我们说过,CEO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找人、找钱、找方向。这个“人”指的就是直接向CEO汇报的高管群体。
CEO一定不能太过于放下招聘高管的权力。如果一个CEO对于高管这个群体都是让HR去招聘,那必然是很难招到真正能用好的高管。
那么,如何甄别高管呢?
01
四项能力
做管理,本质是两件事:管人和管事。高管的能力也可以按照这两个维度来看,只不过还需要加上时间维度,分成管短期的人和长期的人,管短期的事和长期的事。
1.管长期的事
长期的事主要是两个,一个是战略,一个是流程。
高层管理者一定要有制定战略的能力,知道公司该往哪个方向去,所以要有长期主义。
战略的部分,是要看行业,看趋势,看竞争对手,看市场,看客户,还有很重要的要看自己,所以是“六看”。
对于管理者来说,都需要对战略有所涉及,只是侧重点不同,高层要有战略的制定能力,中层要有战略的执行能力,基层要有战略的理解能力。
还有一个是流程能力。
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,不是靠几个能力突出的员工就可以了,而是要构建一套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高效工作的流程方法标准,让任何一个团队成员一旦进入到这里,都能有高质量的工作成果。
2.管长期的人
管长期的人本质上是管变革,因为变革的本质就是人的改变。管长期的人不是靠制度,不是靠流程,而是靠文化能力。
在企业成长过程中,有一对矛盾是始终贯穿的,那就是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需求,和内部员工追求稳定之间形成的冲突,这是所有企业成长的巨大阻力。
每过一段时间,华为的任老爷子就会出一篇类似《华为的冬天》这样的文章,实际上就是在制造危机感,把寒气传给每个人,想要把人的动能调动起来。人活了,组织也就活了。
成功的组织都是善于变革的组织, 企业要通过推动变革来打破稳定。所以管长期的人本质上是要拥有组织变革的能力。
3.管短期的事
管短期的事的能力,就是拿结果的能力,快速找到业务出水点,一点命中。
所以作为高管,找到一击就中的业务出水点,这是很重要的,也就是要有洞穿事物本质的能力。
4.管短期的人
管短期的人,特别简单,就是招人和淘汰人。只懂得招人,不懂得开人的管理者,是不成熟的。
优胜劣汰是让企业活水流动起来很重要的方式。
尽管当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的时候,团队在短时间内会失衡,但是这种失衡是必须的。如果团队的流动性太差,就很容易形成惯性思维,不愿意改变。
总结一下,高管的四个底层能力就是,管长期的事和长期的人,管短期的事和短期的人。
长期的事主要是两个能力:制定战略的能力和建立流程的能力。长期的人主要是带领变革的能力,变革背后是对人的改变。
短期的事是看透业务本质,迅速找到出水点,一击命中的能力。短期的人就是招人和淘汰人。
02
五项素质要求
某种意义上说,高管就是企业中要引进的最优秀的人才。当然,每个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定义会略有差异。
我们梵行CEO系统思维研习班有一位讲师冉涛,是原来华为的全球招聘负责人。他分享过华为对于顶级人才的五个素质要求:第一,主动性;第二,概念思维;第三,影响力;第四,成就导向;第五,坚韧性。每个素质按照程度分为四个等级,大家也可以对照自己做个评估。
1.主动性
用大白话来讲,就叫“眼中有活”。
其实通过一次集体活动,比如野营或一起打扫卫生,你就能看出来哪 些人是你指挥了动一下,哪些人是会自己找活干,哪些人是有预见性,会把下一个要发生的事情提前做掉。
主动性分成4个等级:
0级(不主动)
1级(主动行动)
2级(主动思考,快速行动)
3级(未雨绸缪,提前行动)
2.概念思维
概念思维本质上就是从信息中找到洞察事物的本质的能力。
对于概念思维,也分成4个等级:
0级(看不清,想不明);
1级(简单类比:依据过去的成功经验复制成功);
2级(触类旁通:这个事没干过,但是能透过局部的现象与有限的信息洞察事物发展的深层逻辑,把事干成);
3级(深入浅出:洞察万事万物的本质,抓住最核心的规律)
3.影响力
影响力要与权力带来的影响区分开来。通俗地讲,能被影响的人群是那些你管不了的人,比如客户、上级,甚至是竞争对手。
同样分为四个等级:
0级(不能影响);
1级(直接说服:以理服人,律师、财务等);
2级(设身处地:换位思考,以别人的出发点为根本)
3级(综合策略:结果是不管对方如何选择,都是按我的计划来,即所谓的“阳谋”)。
4.成就导向
衡量的是一个人的野心与标准,指个人在工作中追求卓越而不惜投入更多努力的程度,挑战困难的野心与承担风险的程度。
分为四个等级:
0级(安于现状);
1级(追求更好:工匠精神);
2级(挑战目标:自驱型);
3级(敢冒经过评估的风险:仔细权衡代价和收益后,冒着经过评估的风险,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敢于做出决策,为了获取更大的成功,敢于冒险)。
做决策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,敢不敢冒险、能不能决策是一二把手的本质区别。
5.坚韧性
人生的高度,不取决于你起飞的高度,而在于反弹的高度。
一个人只有坚持才能成功,没有经历过困难,没有经历过磨炼,是不可能走向成功。
分为四个等级:
0级(扛不住);
1级(压不垮:不放弃,但不代表能够带来好结果);
2级(干得成:不放弃,且有好结果,只要把任务交给他,任何事你都可以安心等结果,它一定能带来好的成果);
3级(解除掉:不受情绪和压力左右,能洞察构成的困难的根因,然后把这种困难从根本上解决掉)。
这五项素质模型虽然始于华为,但我认为不仅仅适用于华为。
通过四项能力、五项素质的评估,就可以对企业的人才状态做出立体的诊断,形成一张指导企业选人用人的“人才地图”,明确:
哪些人是胜任的,值得托付;
哪些人是不胜任的,需要调整;
哪些人潜力很强,值得培养、提拔;
哪些人是缺失的,需要及时补充。
03
关注候选人的文化适应度
外聘高管可能在文化适应度方面面临“水土不服”,比如:
你们公司的穿着都是牛仔T恤,但是外聘高管却是西装、大背头;
你们公司沟通风格通俗接地气,但是外聘高管却是“管理术语夹杂英文单词”;
你们公司注重讨论共议,但是外聘高管却“人狠话不多”;
你们公司注重温暖、人际连接,但是外聘高管职业化的“外立面”略显冷冰冰……
这些都可能形成文化上的冲突,也是我们在引入外聘高管的时候要去关注的。
04
几个有用的感觉性问题
在做出聘用决定前,可以问自己几个感觉性问题,也非常有用。比如:
你愿意和他/她共事至少3—5年吗?
我能够与他/她进行公司层面的战略共谋吗?
你愿意在他/她所辖领域被他/她领导吗?
他/她能够在所辖领域代表公司竞争力吗?
他/她如果去了竞争对手那里,你会心痛吗?
他/她加入你们,原单位会感到惋惜,还是暗自开心?
这几个问题,其实就是用来辨别一下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的企业,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,尤其是高管。
写在最后
企业间的竞争,关键拼的是几个核心人才的高低,拼的是谁能在茫茫人海中发现蒙尘的瑰宝。
END